孝感米酒的由来
米酒在我国又称甜酒、水酒、酒酿、酒糟、醪糟。在民间基本上采用传统的发酵方式,因各地酒曲的差异,米质的差异,发酵时间、温度的不同,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名吃。江浙一带的甜酒酿,大西北的稠酒,黄冈地区的老米酒,襄樊有百年历史的丁家黄酒,因被武则天贬居房县的唐高宗之子李显喜爱而闻名的庐陵王黄酒……米酒易于制作,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、糖类,酯类,清香滋润,味道醇厚,老少皆宜,是孕产妇上乘的营养滋补品,深受老百姓的喜爱。
孝感米酒是孝感的地方特产,源于唐代,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它以优质糯米为原料,用孝感特制的风窝酒曲做发酵剂,经糖化发酵而成,口感清香、口味柔和。1958年,毛泽东主席亲临孝感考察工作时,品尝了孝感米酒并称其“味好酒美”,孝感米酒一时扬名天下。
孝感米酒风起云涌
1995年底,孝感麻糖食品公司投资数百万,上马一条易拉罐包装高速自动生产线,搅动了1996年的孝感米酒市场,两家公司开足马力,产品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。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孝感市大小企业及私人业主闻风而动,到1996年底,孝感市具有规模的企业达到12家,正在上马和观望的达到147家。
在巨大利润和良好市场行情的驱使下,安徽,江西、江苏,河北,云南,广东、福建的企业,也纷纷上马米酒项目。
1996年底,孝感市政府已经看到孝感米酒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存在的严重问题,并责成孝感市麻糖米酒领导小组进行了全面调查。 1997年3月,孝感市麻糖米酒领导小组从各个行业部门抽调了8名人员,分三组对全市麻糖米酒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,召集相关企业代表座谈,并形成了发展孝感米酒的基本共识。这个思路是:在发展上,必须要树立大产业、大市场、大流通的的观念,实行高标准、高起点、社会集约化的经营策略,尽快形成支柱产业,实施名牌战略。强化管理,扩销促产,管建并举,统分结合(统一规划、分步到位)。争取在97年底成立集团公司,98年募股扩股,股票上市。
具体措施是:
1.统一行业管理。将所有的米酒生产企业划归市麻糖米酒行业办管理。
2.统一基本生产设备。
3.统一产品质量标准。
4.统一检测监督部门。
5.统一最低产品销售价格。
6.统一产品商标,发展储备商标。
7.统一广告宣传。
8.统一原材料供应,建立原料基地。
9.统一发展规划。
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的事情,应该说政府的很多措施确实促进了米食品的正规化发展。孝感市政府1997年4月出台了相当严格的米酒企业管理制度和产品质量标准、生产管理办法。确实限制了一批不具备实力的企业的进入,保护了一批正规企业的生产经营。但恰恰这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,反过来游走在孝感和武汉的东西湖区之间,打着孝感米酒的旗号,生产着非孝感米酒品质的产品,给行业的混乱留下伏笔。
政府是一个管理部门,规划部门,如统一商标,就是一件好的事情。规划发展的朱湖糯米基地,现在仍然为孝感米酒提供着优质的糯米。但政府不可能统管白糖一类的原材料供应,也不可能收取每罐产品5分钱的费用去为孝感米酒做广告,归根到底这是企业的事情。
在孝感市米酒企业中,绝大多数是无关食品饮料行业的私人业主,两三个人因利益驱动组合而成一个公司,投机心理非常重。在规范管理、生产技术、质量控制、企业发展上,往往采取的是短期行为的做法,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。当时为孝感米酒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服务的万佳公司经理不无忧虑,在给各米酒企业提供的《米酒生产工艺与设备》中加上这样一段提醒:“米酒的生产工艺看起来简单,实际上是有相当难度的。米酒行业基本上处于发展的初期,很多米酒企业家一夜之间变成了千万富翁,但支撑整个产业的结构还相当脆弱,专业技术、专门人才、规范管理、包装材料、原料供应、资金运作、市场开发等问题无一不直接摆在每一个厂长经理面前,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可怕的黑洞。很多企业连发酵的时间温度、溶糖过滤技术、水处理、杀菌工艺和参数、反压冷却等食品饮料行业的基本常识都不清楚,其技术仅仅停留在‘师傅的手艺’的水平上”。并指出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,发展的思考是第一位的。没有发展,其它无从谈起。当一个企业坐在自己营造的良好感觉中飘飘然,以为自己就是米酒大王时,这个企业恐怕就要走到尽头了……”。